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 书名: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 作者: 史蒂芬·约瑟夫
- 格式:AZW3,EPUB,MOBI
- 时间:2024-06-19
- 评分:
- ISBN:9787550274105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疾病、离婚、失恋、暴力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们总把这类经历看作困扰一生的伤疤,因而成为创伤后压力的俘虏,痛苦不堪。心理学家史蒂芬·约瑟夫基于先贤、神经生物学家和积极心理学家的智慧,结合大量丰富的心理咨询案例,经过数十年研究,对“创伤即诅咒”提出反驳: 对于很多人来说 ,压力或创伤经历也可以成为“积极转变的催化剂和发动机”。
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背负巨大痛苦但仍然坚强的普通人的故事,指出创伤后成长的五个阶段和三大关键。作者采用科学有效的THRIVE心理复原模型,细致讲解人们如何通过六个步骤在创伤后实现自我成长,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献给所有不愿被伤痛击垮的人,在创伤到来的时候,做出最漂亮的应对。
[编辑推荐]
● 资深心理咨询师二十年从业精华,科学实用的创伤后成长自助指南。
● 援引丰富的心理咨询案例,展现经历创伤后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
● 献给所有不愿被伤痛击垮的人,在创伤到来的时候,做出最漂亮的应对。
● 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父母必读。
● 湛庐文化出品。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小组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应,创伤后压力与成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等。
·英国心理学会注册高级心理治疗师,英国健康和职业关怀委员会注册健康咨询心理学家。
·在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专注于研究灾难幸存者,以及他们如何重新适应社会的课题。
·定期为《赫芬顿邮报》《今日心理学》撰写专栏文章。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862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 上一篇: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 下一篇: 蒋勋说红楼梦(全八辑)
最新评论:
更多
-
梦想家洛薇10-24我是怎么买到这本书的,未读之前以为里面就是些创伤后应急障碍的指导方法,读时才发现不止于此。创伤后成长心理学,於我心有戚戚焉。太多话让我泪目,摘取一鳞半爪:人最终需要自己做出决定,不管他的才能和身处的环境如何,他都会成为自己决定要成为的人。我们究竟走向何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不在环境。"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
日落西山12-02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心理幸福感关照人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平和,以及对生活的的满意程度。心理幸福感关照的是个体生命中更隐蔽的一面-独立、自主、个人成长、健康的人际关系、自我接纳以及生命的意义。古希腊诗人Aeschylus的话:“人若要进步,必须承受苦痛。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也不能忘记,痛苦一点一滴的渗入内心,让我们绝望,违背我们的意志。但这是神给于我们的可怕恩典,能够给我们带来智慧。”抚平创伤的5个阶段-Mardi Horowitz: 痛哭(outcry),麻木和抗拒(numbness and denial),入侵式回忆(intrusive re-experiencing),理解创伤(working through),抚平创伤(completion)。
-
JADE03-23感觉很开心。昨晚读了很多页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感觉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今早还做了一个好梦。曾经我笼罩在创伤的阴影之中,接二连三地做梦,回到学生时代的情境,回忆起当时酸涩的滋味,甚至在梦中流过眼泪。“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是一个很长的跨度。十年前,我是18岁。18岁的天空阴云密布。如今28岁,读了此书,看到了走向光明的出路。书中创伤后成长的思路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感恩作者,也感恩生活,命运虽然给了我很大的挫折,但是没有杀死我,我还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像风浪拍击中生长的海草一样。感恩!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最新书摘:
更多
-
声声慢2021-11-1717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体( David Hum)为我们提供了个很好的论点。他注意到,决定我们作何反应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评价。20世纪末认知心理学的崛起,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休谟阐述的这条极为重要的概念。
-
声声慢2021-11-17我们要将注意力从神经生物学转移到人类行为研究上来,就不能不提到马蒂·霍洛维茨教授( Mardi Horowitz)。他是创伤研究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他把人类抚平心理创伤的过程划分为下列5个阶段:痛哭( outcry)麻木和抗拒( numbness and denial)入侵式回忆( intrusive re- experiencing)理解创伤( working through)抚平创伤( completion)
-
声声慢2021-11-1720世纪30年代,弗兰克尔在维也納当精神科医师,负责治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一一直到纳粹禁止犹太人行医。1942年,他和妻子及病人被纳粹关入特莱思施塔特集中营( Theresienstadt)随后他的妻子被送往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Bergen Belsen),他和他的病人则被送入斯维辛。弗兰克尔再没有见过他的妻子。他是家族中唯一的幸存者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伤和压力,但他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弗兰克尔在战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哈佛大学的访问教授,但人们最常念及的,还是他的通俗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 Man s Search for Meaning)。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纳粹死亡集中营里的亲身经历。他认为,那些心存希望、为生存做好准备的人最有可能从集中营的阴羅之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他在书中写道一个人若能接受他的命运及其附加的一切痛苦,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一样有机会深探生命的意义。人须得守住勇敢、尊严和无私的品质,否则在自保的残酷战争中,他很可能失去人性尊严,变得与禽兽无异。艰难的环境,为他提供了寻求精神价值的机会。要么紧抓不放,要么彻底放弃。
猜你喜欢:
-
2024-07-264
-
2024-07-261
-
2024-07-261
-
2024-07-262
-
2024-07-263
-
2024-07-261
-
2024-07-261
-
2024-0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