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巴塔耶

通向巴塔耶
内容简介:

★ 一本通向“爱欲与死亡的大师”巴塔耶思想迷宫的学术指南。《色情》标配读物。

★ 梳理核心概念“耗尽”“色情”“至尊性”,勾勒巴塔耶思想地图,思想震荡。

★ 剖析巴塔耶的暗黑文艺思想——文学与恶、诗人、天才、孩童

★ 追忆巴塔耶生平及思想传承,绘出星群璀璨的思想谱系图,上承尼采、科耶夫…与拉康、雷蒙·阿隆、布朗肖同时代,下启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群星璀璨的思想纪元。

★ 通往巴塔耶,重审人的价值。透视巴塔耶思想,重申生命体验的延展与美妙。

———————

▼内容简介

人是充满欲望的“否定者”。将生命的体验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在爱欲与死亡前,狂饮生命之泉;于世俗禁忌处越界,抖落物性,披洒人的圣性光辉。

——*——

巴塔耶,20世纪法国重要思想家。杂糅尼采、科耶夫、黑格尔、萨德、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启迪了福柯、德里达、让-鲍德里亚等,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通向巴塔耶》从巴塔耶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耗尽”“色情”与“至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在普遍经济学、政治哲学、人类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梳理出其庞杂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为研究者提供理论视角;同时,为初窥门径者绘制思想迷宫指南。


张生,作家、学者。曾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及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7年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UCSD、UCSB任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法国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

译有丹尼·卡瓦拉罗 《文化理论关键词》(合 译)、朱迪斯·巴特勒《权力的精神生活》、让·波德里亚《美国》、布罗茨基《水印 : 魂系威尼斯》、黄哲伦《蝴蝶君》等;专著《时代的万华镜:从<现代>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通向巴塔耶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9644.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虾米
    07-13
    巴塔耶很耐看,但不易读。《被诅咒的部分》还算好,《色情》我是读到小半本的时候,败下阵来。有个感觉,不知道准不准确,就是法国思想家写作倾向于片断化、随笔化,又很文学,系统性总的来说比较的不明显。具体到巴塔耶,可能还涉及到张生老师谈到的,巴塔耶所探讨的东西是一种“内在体验”,不可把握,不可言说。不过好在,这本分析巴塔耶思想的作品,把这些不可把握和言说的东西,尽力梳理了出来。删繁就简之下,将巴塔耶思想的几个关键词如“花费”、“越界”、“至尊性”,统筹在一个“整体性”的有机框架内,从中可以看出巴塔耶对现代功利社会奴役人的思考和批判。作为出色的二传手,这本书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个很好的向导。
  • Ludwigsama
    10-18
    标准博论风格,很复读,书里所有的信息基本都能在第一章里找到,,,
  • ly的读享生活
    07-17
    P64~67很感触。拿给老公和儿子阅读,哲学家是怎么看待父子关系这个千古难题的呢?父亲给予儿子的不仅是舒适的居所、丰富的饮食及华衣美食等,还有蕴含在这些事物背后的一整套价值观和服从的要求。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境况,儿子想方设法反抗父亲的权威或反对父亲对自己的设计,试图打破这种舒适的但在他者的阴影下的生活。在巴塔耶看来,父子关系所表现的主奴从属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有用”的功利性原则的巨大影响下,只认识到了自己所具有的“获取、保存和理性消费的权利”,有意排除了或忽视了“非生产性花费”的权利。我们的社会正是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建立了大家普遍认同的伦理观。这是巴塔耶反对的,他的损耗原则要求超越有用性的消耗,达到生命的至尊性。张生以明快的语言揭示核心概念的要义,提供了理解巴塔耶学说的钥匙。
最新书摘: 更多
  • 豆友222347059
    2021-03-20
    马舍雷的描述的确把握住了巴塔耶写作的特点。这种写作也让人理解其思想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他在“随笔”写作中比较任性和自由,有时喜欢使用文学性比喻,对很多概念的定义比较模糊,甚至不予注释,当然,有的也是他有意为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文学化的写作方式也增加了巴塔耶思想的丰富性,给人留下了更多阐释的空间。而这也是文学本身的魅力。
  • 豆友222347059
    2021-03-20
    在巴塔耶通过科耶夫对黑格尔思想的吸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他对黑格尔主奴哲学的接受和改写,而这也正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核心与重点。科耶夫把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产生的途径,即主奴关系改换为由“欲望”所推动的斗争,强调只有通过死亡的检验,人们才得以确立自己与自然、与人的关系,并由此产生历史及其各种形态。简而言之,在科耶夫看来,人的历史就是“为承认而斗争”的历史。巴塔耶对科耶夫的这个阐释是认同的,但是他把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即主奴关系的确立所需要谋求的“承认”(la reconnaissance)问题转换为他说的“至尊性”(la souveraineté)问题,从而构建了他的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石。
  • 棺木里的光
    2021-05-05
    P352,正是鉴于文学所具有的这种花费语言“过剩”的功能,巴特也对作家有了新的认识。他把作家看成过去的乞丐、修道士与和尚的替代品,把文学的社团也看作与佛教的僧尼一样需要被供养的群体。因为他们具有共同性,即只消费而不生产,对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来说,他们其实就是一种“过剩”。P373,显然,在鲍德里亚看来,与夸富宴的花费式的浪费相反,消费的浪费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其所在的这个社会的“生产秩序罢了,这是一种有目的的强制性的“生产”性的浪费。因此,与之相比,我们这个消费社会里的浪费更具有“景观性”,这是因为为了发动大众来进行消费,大众媒体也介入了消费之中。这也「使得消费行为本身变得更加可疑,不再具有其神圣的魅力。因此,鲍德里亚还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是不可能转换为花费的,它只能不断地再生产出自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