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中国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
巴菲尔德,1950年生,197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太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下载地址:
下载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97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softnan
    01-19
    最后的结论是,随着交通等技术性器具的使用,边疆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原帝国被后来的资本主义征服了,中原农耕文明也被征服了,草原势力与中国农耕政权之间的互动关于让位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较量,直至今日的中国局面。
  • nothing传叔
    05-11
    看看框架思路就好,不能细究,有以论带史的嫌疑,以至于译者都在前言里强调说,虽然作者不专研亚洲历史,不熟悉中文和中亚语言,但不妨碍人家抛砖引玉嘛。。。
  • 江海一蓑翁
    03-01
    详细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史上游牧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组织模式,对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总是处在同一兴衰周期的观察非常准确,书中提出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对我们理解游牧政权的体制很有帮助。通过本书也可以看到,新疆、青海真正纳入中国版图距今只有两百多年,而即便到了那个时候,中华帝国与西藏之间也仅仅是一种宗主关系而已。
最新书摘: 更多
  • 千古尘埃
    2021-01-22
    皇族内部的突厥影响在李世民之子、太子李承乾身上更多地体现出来。他喜好突厥音乐和习俗,身边都是突厥仆人。他不怎么理会传统标准的汉人传统,还是用暴力去对抗那些反对他的人。他被唐太宗斥责不配当太子并撤去了他的突厥仆人。表面上他收敛了举止,但实际上,他在东宫选取那些貌似突厥人并能说突厥话的汉人侍从。他在郊外建一座毡舍,四周围满了狼头大纛。在一次娱乐活动中,他自己假扮成可汗身死之态,令众人号哭剺面,奔马环临。他经常表现出想搬到草原上去住的想法,在那里可以过一种更自由的生活。李承乾没能实现统治。他于643年密谋反抗其父,被流放,次年死去。
  • joy
    2013-01-14
    (1)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的华北地区(2)中原内部有效的行政体系(3)汉人文官主导的政府决策
  • 无比芜杂的心绪
    2013-08-18
    在对19世纪哈萨克与吉尔吉斯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俄国人种学家拉德洛夫(Radloff)将游牧民族中的政治组织视为地方性政治在更高联合层面上的复制。基本的序幕单位既是游牧生产单位,也是游牧政治的核心。这些小集团之间的财富与权力的差异使某些人获得领导地位;他们调停集团间的冲突,并将各集团组织起来以抵御或攻击外部敌人。拉德洛夫将更大单位的发展视作野心勃勃的强人将更多的游牧民众纳入其控制之下的尝试。这一过程最终导致了有目的国的形成,而草原独裁者的权力却是完全个人化的,这源于独裁者自身对一个复杂部落网络的力量与财富的灵活运用。这样的统治者是一个权力篡夺者,而当他死去时,他的个人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通过对非洲游牧制度的比较研究,伯纳姆(Burnham)认为低人口密度与轻易的地理流动性使这种社会中任务组织等级制度的地方性发展变得不再合适。在这些条件下,分散化的对立局面反而能为政治组织提供最有效与可行的模式。游牧国家的发展因此就不是一个内部需求的反应,而是在他们被迫持续性地与具有更高组织程度的定居国家社会接触时所造成的结果。敲诈所需要的是一种与征服相当不同的战略。通常认为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像狼群一样越过长城,坐等中原走向衰弱并进而将其征服,但实际情况是,来自中央草原的游牧民族会避免征服中原领土,从中原的贸易与奉金中得到的财富稳定了草原上的帝国政府,而他们并不期望去破坏这种资源。例如,回纥人是如此依赖于这种收益,以至于还派军队镇压中原的内部反叛以维持一个摇摇欲坠的中原王朝。除了蒙古人之外,“游牧征服”只发生在中原的中央政权崩溃之后没有政府可以进行敲诈之时。汉朝的战略低估了匈奴联盟的恢复能力以及在草原上取胜的难度。汉人只能设法掌控他们位于匈奴边疆的边缘地带。他们既不能占领整个草原,又不能像他们在南部于西部的征服地区那样,将中原体系化的农业经济引入其中。而且,草原上的战争也是一个沉重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