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
内容简介: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我们的孩子》,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们对美国社区的理解”而得到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我们的孩子》在此意义上又是一次学术的跃进,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我们的孩子》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我们的孩子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271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真真
    08-05
    书不是说理,而是用一个个案例告诉你,阶层流动是如何逐渐停止的。如果你看过他的《独自打保龄》那就不推荐再买这本书了,逻辑和内容大致相同,这本更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你没有买,推荐看《独自打保龄》。如果两本都买了, 会发现边际效益递减很明显。
  • Frenovus_L
    03-11
    美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做出这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推动意义的调查,真让人感动不已。研究不仅得到各种基金资助,成书后还获得总统奖。想起我们的gov不久前抓捕了组织工人读马克思著作的北大博士,真的不知该作何语。
  • 自娱者小五
    03-04
    翻译整体很流畅,然而我认为严肃的社会研究就不要出现神马、单身狗这类自以为幽默的小聪明了;这书的图表格式不统一,轴线含义、单位有的干脆没有,有的图名乱来,这在罗列数据的时候基本是个不可原谅的错误。说回内容,作者用心把个例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最后附研究方法的说明,用例证时比较小心,下结论不武断(几处揭示相关性的时候坦诚这只是一种可能),很容易让人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信服。全书的结论就是阶层可能正替代种族成为底层人民上升通道中的天花板,底层儿童挣扎在恶性循环当中,全无翻身的可能。他们有好的期许,但无力无奈,父母责任缺席、学校作为场所的不力、社区功能失灵…把他们推入深渊。社会不公很容易被识别为集体性的个人问题而被搁置,但其中社会制度的推波助澜也要揪出来解决掉才是“正确的”不公,作者很刻苦,可供一观,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