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与效率
- 书名:动员与效率
- 作者: 林超超
- 格式:PDF
- 时间:2024-06-24
- 评分:8.0
- ISBN:9787208141612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给后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同时期国家在追求效率上作出的努力。林超超著的这本《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认为,1949年后的中国是在短缺的社会资源基础上实现其工业化诉求的,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显示了中国计划经济和劳动激励的独。以生产指标构筑起来的指令体系和赏罚体系,是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器;对劳动竞赛等群众运动式的生产动员方式的青睐,是国家常用的一种针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办法。然而,这种激励机制在换来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是不可估量的效益流失。
林超超,女,福建福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本科,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基层社会与劳工政治。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史林》《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身份与上海工人的物质生活研究(1949—1965)”(14CZS022)。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3398.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优雅骑士11-14虽然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以苏为师,但因全党上下都对工业社会缺乏了解,而本能地排斥基于工业社会的经济、企业管理制度和科层制体系,本能地抵触所谓“繁琐制度”。在不喜欢、不善于采取常态化的管理的同时,又乐于使用群众性动员手段通过增加劳动力和工作量来赶指标、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计划经济
-
saidelizi01-24过程描述相当不错,一些细节材料非常有趣,深度研究的有意义的尝试,black files 合辑。 数量赶超与专业化管理在文革前经济发展中相互较劲,最终让经济发展完全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文革前发展工业中因为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异(为了数量,工厂扩充产能,结果造成质量低劣加之能源不足,辅料不足,产量实际上也无法真正长期的增加,另外工业对农民工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农产品的巨大需求,这是农业大跃进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后又数次反复,大跃进之后文革之前数年间产量与专业化管理的冲突又数次上演)出现的工人扩招和下岗相交替的奇异现象,另外工厂部分工人的临时工背景以及对同工同酬的诉求也是文革造反派借政争突起的原因,在这点上无疑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此书可以称为共和国改开前经济史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
-
危如累卵塔卜卡03-27群众运动与计划体制下的科层制并不算是完全矛盾的:计划体制确立初期有利于让科层管理制的神经末梢深入到工厂基层,但后期这种制度化的科层制与群众运动的张力越来越大,在本身仍存在大量自然经济残余且缺乏计划体制所需人才的情况下,用急功近利的赶超战略去取代了计划体制所必需的制度建设,用“劳动竞赛”(实质为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之一种)取代必要的物质激励,到1958年远离苏联模式之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结果就是产能扩张过快无效产能多、经济生产组织混乱收益效率低且工人苦不堪言,再重新整顿生产组织(管卡压)以后又因没有解决物质刺激与人员安置等问题激发工人不满,使得工人最终以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诸如工人造反派)做为对现有经济制度反抗的回应。同时意识形态以及上层政治因素影响使得计划体制建设缺乏连贯性,经济波动性较大
猜你喜欢:
-
2024-06-185
-
2024-06-187
-
2024-06-186
-
2024-06-185
-
2024-06-187
-
2024-06-184
-
2024-06-185
-
2024-06-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