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

四千年农夫
内容简介:

这本百年前描述中国农民管理土壤以增进肥力的书籍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圣经》,这《四千年农夫》的作者也成为引领那个时代的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先驱。

这《四千年农夫》的作者、来自美国的金教授是农业和土壤方面的专家,他写作这《四千年农夫》是为了记录和研究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

他说,农业耕作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东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类问题,而且也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对于这个问题,西方或许也能直接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良多。这是西方向东方学习保护自然资源的第一课。这个便是金在这《四千年农夫》中从东方带回去的重要信息。


[美]富兰克林.H.金(1848-1911),美国农业科学家,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物理学教授,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所所长,著有《灌溉与排放》《土壤》《四千年农夫》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四千年农夫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6508.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忘憂
    11-21
    翻譯總體流暢,很多註腳也多有幫助。細節有不少失誤,甚至把意思說反的情況,扣一分
  • 小猪的拉面
    02-03
    终究只是一本一百年前的参与观察,蜻蜓点水,但作者的直觉很好,有一下子抓住重点的本事。只是都是面上观察,而不是深入研究。作者对中国南北方的农业差异、环境差异和认知差异都简单归结为“中国”这个概念了,显得比较浅。书前温铁军的长序很有趣。
  • 陰陽魚
    04-17
    内容太散碎了,如果专讲上海就好了。里面关于上海的部分相对来说最翔实。文中提到了几个要点。一者。即使像上海、广州、汉口这样的大城市,也会全力收集粪便使其不致浪费。说明那时候的人很重视自然循环,而不只是生产和处理。二者。南方耕地的形态无论如何实现不了大农场。今天提大农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多着眼西北、东北。据书中数据,内地的城市化率需要渗透到九成以上,才有可能在很不适合规模耕种的土地上进行大农业。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三者。中国古代的富足,很大程度上和丝绸茶叶等高增加值农产品有关。直到清朝这些仍然有强劲的出口能力。而且农产品和手工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小人均耕地条件下的收入。这个特点对今天也很有启发性。比如种植黄花梨水曲柳,编竹凳子销往城市等。最后,民国时候武汉核心区的人口密度就跟今天的东城区相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