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内容简介: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的选配侧重中西比较,以凸显华夏美学的非酒神型特征,与《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修订插图本共同构筑了一片完整统一而丰富多彩的美学园地。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涵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8254.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阅微草堂
    01-29
    如何定位李泽厚的学术地位呢?哲学的背景让李泽厚在写美学的过程中有一种别的人不具备的优势;思辨和理性的分析在整本书籍的写作上淋漓;文字的简约性和思考的可分析行,逻辑的理解很顺畅!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哲学家,我无法分辨,但是可以分辨的就是这个人读过很多的书籍,受到了中国大陆的教育还能写出这样具有反叛精神的书籍让人感觉深深的感动!我喜欢这样的作者,慢慢的絮叨那些过去的符号文明;厌恶王蒙这样的懒人,真的很懒。。。。
  • Samuel
    05-18
    《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合称为 “美学三书”,PDF下载:http://www.VeryCD.com/topics/110297/,http://www.VeryCD.com/topics/110773/,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4333/。
  • 明月清风我
    11-15
    这是唯一一本让我读到高潮的严肃书籍!
最新书摘: 更多
  • 雪 叁更
    2012-06-29
    原始的图腾舞蹈把各各本来分分散的个体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有意识地紧密连成一片,溶为一体,它唤起、培育、训练了集体性、秩序性在行为中和观念中建立,同时也就是是对个体性的情感、观念等等的规范化。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与对虚构的神灵世界的法术支配或崇拜联想连在一起的。其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萌芽,同时却又更是本能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 女宛心兑
    2018-01-31
    庄子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书法一方面表达的是书写者的“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韩愈),它从而可以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另方面,它又是“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草,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它又可以是“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宇宙普遍性形式和规律的感受同构。……这远远超出了任何模拟或借助具体物象、具体场景人物所可能表现、再现的内容、题材和范围。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它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从指腕、神经到气质、性格)、心(从情感到思想)的各个方面。绘事后素Albert Camus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决定是否值得活着是首要问题。世界究竟是否三维或思想究竟有九个还是十二个范畴等等,都是次要的。”者抗衡是经过对生死仔细反思后的自我选择。在这反思和选择中,把人性的全部美好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生命的眷恋、执着和欢欣,统统凝聚和积淀在这感性情感中了。这情感不同于“礼乐传统”所要求塑造、陶冶的普遍性的群体情感形式,这里的情感是自我在选择死亡而意识世界和回顾生存时所激发的非常具体而个性化的感情。它之所以具体,是因为这些情感始终萦绕着、纠缠于自我参与了的种种具体的政治斗争、危亡形势和切身经历。它丝毫也不“超脱”,而是执着在这些具体事务的状况形势中来判断是非、美丑、善恶。人的生死,有如樱花,一下散落,干净利落,故美。由巫术、神话、宗教的“兴”的源起,到“比德”,再到“意境”,这也可说是由集体意识层(兴的源起)到个体意识层(“比德”)再到个体无意识层(“神来之笔”)的进展。这个个体无意识层所表现...
  • 女宛心兑
    2018-02-01
    积淀既由历史化为心理,由理性化为感性,由社会化为个体,从而,这公共性、普遍性的积淀如何落实在个体的独特存在而实现,自我的独一无二的感性存在如何与这共有的积淀配置,便具有极大的差异。这在美学展现为人生境界、生命感受和审美能力(包括创作和欣赏)的个性差异。这差异具有本体的意义,即那似乎是被偶然扔入这个世界,本无任何意义的感性个体,要努力去取得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意义不同于机器人的“生命意义”,它不能逻辑地产生出来,而必须由自己通过情感心理来寻索和建立。所以它不只是发现自己、寻觅自己,而且是去创造、建立那只能活一次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人作为个体生命是如此之偶然、短促和艰辛,而死却必然和容易。所以人不能是工具、手段,人是目的自身。于是,回到人本身吧,回到人的个体、感性和偶然吧。从而,也就回到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来吧。不要再受任何形上观念的控制支配,主动来迎接、组合和打破这积淀吧。艺术是你的感性存在的心理对映物,它就存在于你的日常经验中,这即是心理---情感本体。在生活中去作非功利的省视,在经验中去进行情感的净化,从而使经验具有新鲜性、客观性、开拓性,使生活本身变而为审美意味的领悟和创作,使感知、理解、想像、情欲处在不断变换的组合中,于是艺术作品不再只是供观赏的少数人物的产品,而日益成为每个个体存在的自我完成的天才意识。个体先天的潜力、才能、气质将充分实现,它迎接积淀、组建积淀却又打破积淀。于是积淀常新,艺术常新,经验常新,审美常新;于是情感本体万岁,新感性万岁,人类万岁。所谓实践美学,从哲学上说,乃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美学部分,它以外在---内在的自然的人化说为根本理论基础,认为美的根源、本质或前提在与外在自然与人的生存关系的历史性的改变;美感的根源在于内在自然(人的躯体、感官、情欲和整个心理)的人化,即社会性向生理性的渗透、交融、合一,此即积淀说。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先天和后天有差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