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导论
这是一本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质的著作,也是一本艺术史学习经典指南。《艺术史导论》对学科内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清晰而不流于表面的概述,其所关注的不是包含诸多艺术家姓名和风格的艺术史,而是艺术史本身,即研究对象、媒介材料、理论方法、发展趋势等,讲述准确、精妙。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最早于19 世纪在德语国家兴起,因此向来有“艺术史的母语是德语”的说法。这本经久不衰的著作由艺术史各个分支领域的顶 级德国学者分别撰写,畅销德国30余年,也是德国艺术史院系中流传广泛的专业读物。最新的德文第7版(中文首版)包含关于神经学、图像媒介,以及后现代和国际化的新艺术史等章节,关于性别研究等部分也做了较大修订。可以说,《艺术史导论》迎合了德语区艺术史学科巨大的改革热望,也经受住了改革的考验。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出现在诸多权威的艺术史推荐书单。
我国目前有诸多艺术史研究与教学机构,以及艺术史专业学生与跨专业学者,《艺术史导论》可作为一本常备的方法论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艺术史学科全貌。
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曾任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法兰西学院欧洲主席(2002—2003年)。
海因里希·迪利(Heinrich Dilly),哈勒—维滕堡马丁路德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艺术史、艺术史学科理论及历史。
沃尔夫冈·肯普(Wolfgang Kemp),汉堡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艺术史、接受美学和摄影史。
威利巴尔德·绍尔兰德(Willibald Sauerländer),慕尼黑艺术史中心研究所前所长、慕尼黑大学教授。
马丁·瓦恩克(Martin Warnke),汉堡大学退休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图像学,1991年获得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颁布的莱布尼茨奖。
-
可以改马甲了吗10-08如果早一点看到这本书,那么我关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地图的概念可能会更早地建立起来。书里基本包含了艺术史研究的方法,从传统到新问题。每一篇章都包含了研究方法的历史溯源、问题域和相关文献,而且还通过分析一个作品来说明该研究方法的使用方式。使我的学习框架更加清楚了。看到最后两章谈到德国无法单独学习艺术史,需要也修读其它专业,如洪堡所说破除“高等科学机构中的一切片面性”。再谈到不同学科对“结构”一词的不同反应,以及举瓦尔堡跟随艾宾浩斯学习以研究不同来源的漫长图像序列所承载的人类集体记忆。不由被这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态度重重敲了一记脑袋。
-
陈美芳˙Ꙫ˙10-01艺术史专业必须学习观看,必须发展、训练处一种图像记忆。最常见的训练形式是对绘画、雕塑、建筑进行比较性的观察和描述,寻找可以相互比较的母题,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艺术是需要一系列被授权的个人、团体、出资方、机构,在一番争论后达成一致,为人造物授予艺术的头衔;艺术作品最终会作用于它的受众,对受众的考虑和对普遍标准、期望的迎合是影响造型的另一个因素;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它同样能在艺术作品中传达。艺术史用科学的手段,重构出一件来自过去的、信息不详的艺术作品的历史原貌,这些作品为何产生、何时产生,又是由谁而做、为谁而做。材料学、史源学、实物考证学共同组成了艺术史对象确认中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
-
Yuanyin09-25通读了一遍,上半部就艺术史研究中事实确认的各个维度做了介绍,立住了艺术史作为史学研究的基本盘。与重实践和高度技术化的这类物质研究相比,学院派的教研不免显得有些“危险和片段”。当然,再客观的检测结果,也有其阐释色彩。于是下半部便转入对诸阐释的介绍。囿于文体和篇幅,往往只能从只言片语中见机锋,不过每篇文章都给出了与正文体量相仿的注释(译者甚至还悉心予以了翻译),让人收获良多。
-
2024-06-044
-
2024-06-045
-
2024-06-045
-
2024-06-0411
-
2024-06-045
-
2024-06-047
-
2024-06-049
-
2024-0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