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史研究(1)》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年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稿件取舍惟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38977.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乞力马扎罗的雪
    06-02
    这书要是能一直做下去多好啊,可惜了
  • boogie
    08-11
    三本书如果经过筛选材料,选编成一本,会更好
  • 我是喵叔
    12-06
    书评书介部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单纯把目录复制粘贴过来是几个意思。
最新书摘: 更多
  • 百器徒然
    2021-07-22
    如果注意到南方和西北多数省市任用的多是军事干部,且是苏区干部,而华北、东北多用的是党政干部,且是白区干部,两部分干部不仅有苏区、白区之分野,在文化程度上还相差甚多。那么我们也就不难了解,这种分别将不可避免地在中共干部当中造成某些隔阂与矛盾。这种隔阂与矛盾最突出地反映在了中央各部委一级干部的任用问题上面。这是因为,与过去农村苏维埃政权时期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是,新的全国性的中央政府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绝大多数部委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质和文化水平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当时因联合政府的关系,一些重要部委的负责人,包括政府各部委成员中有相当数量文化知识程度很高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中央部委负责干部的任用难免也要考虑到文化水平的问题。何况中央主管干部难免会找自己熟悉和用起来顺手的干部来负责手下的部门,结果,在新成立的政务院部委,包括组织部和财经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当中,除了李维汉、谢觉哉、滕代远、李富春、王诤等少数人因长期在中央工作,或文化程度相对较好,或过去就有相当的专业工作经历,故得以分任中央统战部、内政部、铁道部、重工业部、邮电部的部长、副部长外,其他多数部委的负责干部都选用了非军队系统的干部,且多用的是白区干部。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相当一批军队干部和苏区干部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白区正确路线代表的刘少奇,大力提携重用经他营救出狱并曾长期在他手下工作的一些干部,如彭真、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廖鲁言、胡锡奎等人,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这里面彭真、安子文掌握着组织人事大权,彭还因得毛、刘重视,不仅在中共七大上成为中央委员,并成为中央政治局成员,担任了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职务,他同时还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法委副主任。安子文则被任命为彭真的副手,即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任政务院人事部部长。薄一波被赋予了财经大权,身兼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财政部部长等多项财经要职...
  • 百器徒然
    2021-07-22
    当然,对军事行动及其建政需要的这种迁就,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事实上,熟读古书的毛泽东深知新国初立削藩之必要。而一些权倾一方的中共高级将领,也一样深谙新政初行需要中央集权的道理。故国内战争结束不久,一方面毛泽东巧施谋略,另一方面各将领知趣而退,很快就再现了一场现代版的“杯酒释兵权”。彭德怀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离开了西北地区;刘伯承则主动要求去筹建陆军大学(即后来的军事学院),离开了西南地区。林彪将原四野主力交给彭德怀带去了朝鲜,自己以治病为理由去了苏联聂荣臻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入住中南海,协助军委处理全军军事作战事务,无暇多顾华北军区的工作。于是,建国不过一年时间,六大军区司令员中,三位最具军事才能的将领均脱离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聂荣臻虽仍兼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职务,其实也离开军区的具体工作了。另外两位,高岗不懂军事,只有陈毅有指挥能力但毛与陈合作多年,了解甚深,再加上陈与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长期不和,处处受到掣肘,也不存在闹独立性的可能。
  • 百器徒然
    2021-07-22
    将各大区主要军事将领调开,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50年饶漱石抗拒毛泽东的提议,阻挠陈毅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一事,让毛泽东清楚地感觉到,长期在各大区担任书记的地方领导人同样有可能发展到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步。同时,鉴于建国以来,中央机构设置,刘少奇掌管了组织人事和财经事务,周恩来统管了外事、统战和经济工作,党中央最高领导中枢“颐年堂(毛泽东办公地点)门可罗雀”的情况,毛泽东于1952年开始,陆续通过各种办法,如改各大区人民政府及军政委员会为行政委员会,和成立与政务院平行的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把各大区书记,包括邓小平、饶漱石和高岗,以及在地方上有较大影响的叶剑英等,都先后调到北京来,让他们担任中央一级的领导工作。1954年,又进一步把大区仅剩的负责的军事将领陈毅、贺龙等,也都调到中央来了。按时任高岗秘书的赵家梁所说,毛此举实为“一石三鸟”第一,各路“诸侯”进京,群英聚集,加强了中央的领导力量。第二,计划委员会成立,在职能方面平分了中央政府的“半边天下”,改变了周总理一切国家事务的局面,同时也挖了刘主管的财经委员会的墙角,“形成刘(党务)、高(经济)周(外事与统战)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第三,把各大区首领调到自己身边来,这是砍“山头”、削弱“诸侯”大权的重要一步,“不失为调虎离山,防患未然之举”赵之说法,不无道理。就砍“山头”一点而言,大行政区的制度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权利切割,便利于各大区之间在利益上相互依托,进而向中央闹独立性的问题,在1953年的“高饶事件”中充分暴露了出来。高岗和饶漱石当时刚到中央工作不久,就很快利用其所占两大“地方诸侯”的身份,在中央和地方四处串联。高岗以“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为由,强调“夺取革命的胜利的,还是要依靠人民解放军”,联络各大区“诸侯”,试图扳倒身为“白区斗争代表的中共中央第二号人物刘少奇。此举虽因多数领导人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