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Memory

上海Memory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她爱吃,闻到糖炒栗子的香味就迈不开腿;赶时髦,动乱年代也要用废电线圈烫头发;追爱豆,追到比弗利山庄与格里高利•派克拥抱合影……她生于1946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却比谁都贴近今天的年轻人。她是上海的女儿,或者说她就是上海,在时代的新旧交替间看似驯顺,又有固执的坚守,外圆内方,自得其乐。于是,笔下流出的文字……,寻常巷弄蛰伏着传奇,别具强盛的生趣。尽管离去已5年,她关于生活的那股子热腾劲,依然在纸面上兴致勃勃,感染着做书和读书的人。

名人推荐

将程乃珊和其他都市描摹比较,我的意见是,程乃珊不可替代。不只材料拥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文学营养的品质差异。

——作家 王安忆

程乃珊是上海的女儿,上海哺育了程乃珊,她也以自己的充满感情的个性文字,回报了这座城市。

——作家 赵丽宏

对乃珊而言,书房乃是战场,是其生命的维系。她每日躲进狭小的书房,奋笔疾书,拼尽剩余一点气力,说尽留存于大脑中有关老上海的悲欢离合。

——主持人 曹可凡

20世纪80年代,程乃珊、王安忆和王小鹰是上海青年女作家的三鼎甲……我与不少北方的作家朋友谈起上海文学创作时,他们都把读程乃珊作为了解他们心目中的上海影像的途径。

——学者 陈思和

强烈的自觉,使她成为新世纪以来,发掘、传播老上海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很重要也很有影响的作家……她翻箱倒柜地在上海历史旧箱子的角角落落里,发掘着具有文脉意味的各种器物、习俗、细节。

——文艺评论家 毛时安

程乃珊(1946—2013),上海女作家代表人物。创作多根植上海本土,取材于独特的时代背景、家族故事与人生境遇,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上海文化中很生动的两种质素——老克勒文化与小市民生活。代表作有《上海Lady》《上海Taste》《远去的声音》等。

翻译过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代表作《喜福会》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上海Memory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034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已注销]
    07-17
    个人观感,前半部比后半部好。
  • 穷途末路
    12-14
    《上海Memory》着重介绍了老上海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其中夹杂了许多上海本地方言俗语,读这本书就像穿越回四五十年前的老上海,在旧式里弄中过一天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日子。从早上在家门口涮马桶、到弄堂尽头的老虎灶上烧开水、再到烟纸店零拷酱油、回家吃晚饭时摆开圆台面,祖孙三代围桌共享等都是老上海人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不仅如此,书中还包含许多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应运而生的海派文化,如洋泾浜英语滚滚袭来,书中列举了许多有意思的例子,如丈夫(husband)老上海叫做“黑漆板凳”、仆人(boy)则称为“仆欧”,并皆有其来源考查。程乃珊的文字平实却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富有魅力且个性十足的城市——上海。
  • 小可
    07-07
    「尼采说过,一个人精神层次越高,心理就越健康,发自内心的微笑与喜悦的表情也越多。因为他感受得到细微的事物,发现人生中竟藏着许多快乐的事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