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下地平线的人

饮下地平线的人
内容简介:

“帝王之沙三部曲”III.《饮下地平线的人》:

阴谋和欲望在葡萄牙人的胜利之船上错综交织,激荡的命运之流让伊玛尼历经流放、革命、帝国瓦解,旧的世界已然终结,新的世界始终陌生,在混合伊玛尼和葡萄牙人血脉的土地上,唯有封存的记忆永传后世。

“帝王之沙”:

1895年,莫桑比克加扎王国最后一位帝王被葡萄牙殖民者击溃并流放,一百年后,他的遗骸被送回。

有人说,骨灰盒里装回 来的,不是帝王的遗骸,而是沙粒。

葡萄牙人的死敌,留下的却是从葡萄牙土地上收来的沙子。

“帝王之沙”三部曲——《灰烬女人》《剑与矛》《饮下地平线的人》——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前夜,非洲女孩伊玛尼在乔皮族父母和葡萄牙神父的抚养下长大,在非洲加扎帝国和葡萄牙帝国的双重侵略下陷入流亡之旅,朋友和敌人变得难以捉摸。加扎国王被俘,伊玛尼被同船送往里斯本,又一同被流放至亚速尔群岛,回到故土时已是另一个世界。

★ 当代非洲文学版图不可缺少的拼块,米亚·科托:当代非洲葡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卡蒙斯文学奖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得主、备受期待的诺奖人选、莫桑比克民族史诗的书写者。

★ 科托的历史书写在“帝王之沙”三部曲中走向更深处,由书信和笔记的拼贴,讲述二十世纪前夜非洲和葡萄牙强权的夹缝中普通人的故事。

★ 康拉德《黑暗之心》的非洲镜像:少女伊玛尼离开非洲大地的流亡之旅。

米亚·科托不是以外来者视角书写莫桑比克的历史现实,而是将自身安放在莫桑比克民族的时空之中,通过重视理解种族差异去“超越种族和文化之间的隔膜”。——周瓒(诗人、译者、学者)

一个充满寓言与意象的历史故事,让人想起马尔克斯和阿契贝。——《柯克斯书评》

科托的人生交织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中,他为莫桑比克默默无闻的人们立传:女性、农民,甚至逝者。——《纽约时报》

米亚·科托(Mia Couto, 1955— ),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非洲葡语文学的中坚力量,有长篇小说14种,短篇集8种,童书6种,作品译本超过30种语言。2013年获葡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享同等殊荣;2014年击败村上春树,获得有“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之 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5年凭《耶稣撒冷》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2017年,《母狮的忏悔》入选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饮下地平线的人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057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百器徒然
    12-20
    三部曲读完,语言是真好,哪怕不了解莫桑比克历史也没有太多隔阂,整体阅读体验是不错的。历史小说就是如此,大背景是固定的,细节可以自行延伸,还是那句话:“在史学无能无力的角落,文学是唯一能够抵达目的地的途径。”通过海量细节和重要瞬间的描写,米亚·科托重构了加扎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夹缝中的女人伊玛尼的一生。帝国的辉煌是血与铁铸就的,哪怕国王沦为俘虏,历史也会记上一笔。而女性的命运呢?无人在意,毕竟伊玛尼的意思为“是谁”。她的一生,是女儿,是妻子,是翻译,是眼泪,是流亡,是辗转异国又重回故土。“我顺着绳梯登上甲板。眩晕袭来,和在树顶猎杀蝙蝠时折磨我的同样。我在攀登我的过往,我想。要是一脚踩空,我不会掉进海里,只会落在童年的地面上。”为遗忘者立传,为弱小者树碑,这才是书写的意义,米亚·科托做到了。
  • 昨日世界
    12-31
    米亚·科托的书写里河流遍布。
  • 苏野
    01-03
    从情欲、边缘、挫败、摆渡人(两个“灵魂的刺青”者)、无名之人、幸存者的视角,通过与亡灵、历史、根性传统、辽阔大地及广袤海洋对话的方式,米亚•科托重写了一段关于殖民与被殖民、“文明”与野蛮、欲望与激情、荣耀与坠落、理性与巫性、吸引与背离、生根与流亡的真实历史,并以其策略化的结构方式、富于抒情魔力和警句磁力的语言,以及对复杂人性的多维显形,在历史雕像的空白与缝隙之处填充了具象的、诗意的、精神的碎片。科托的小说具有浓烈的“去我化”、返本化、史诗性、整全性特征。他改写了历史,充盈了生命,在源头和终点之处解放了小说中的大地。最后,从情节连贯性而言,三部曲其实即是一部曲。一分而三,这个命名有点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