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之踵

激进之踵
内容简介:

◎守旧、渐进、激进,哪一条路更适合内外交困的大清?

◎变法者如何处理与既得利益者的关系,既得利益者又如何处理与变法者的关系?

◎两甲子后反思戊戌变法,如何考量其成败得失?

◎一世纪后重审大清国运,如何评判其盛衰兴亡?

◎激进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导演的一场政治运动,当推戊戌变法。故此,让我们的目光退回到两甲子前的戊戌年,洞察激进的起源,追究“说什么激进”背后的“为什么激进”。

激进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视之为潮流,有人则视之为旋涡,在后者眼里,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所感染的一大病症即可形容为“激进之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告别革命”的呼喊声中,对激进主义的剧烈批判构成了中国学界与舆论界的主流。可是,如果不能洞察激进的起源,如果不去追究“说什么激进”背后的“为什么激进”,如果不愿设身处地去追索为什么众多国人会投身激进之河,那么不管后世的批判多么慷慨激昂,多么痛心疾首,都无法驱散激进的身影……

羽戈:青年学者、作家。皖北人,生于1982年,200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撰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百年孤影》、《酒罢问君三语》《少年游》《岂有文章觉天下》《帝王学的迷津:杨度与近代中国》《鹅城人物志》《不为什么而读书》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激进之踵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223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维舟
    04-06
    三星半。议论颇酣畅,笔下人物形象鲜明,风格近于政论,作者的兴趣既不在考证史事,甚至也未必是在前人基础上另树学术新见,而在知人论世,这一点又与自身的关切与思想意识相关,因而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感不强,近于纪传体传统。全书尽力挖掘戊戌时激进的根源与变革机制,给人的感觉是既知其弊,又找不到其它可能。因而作者坚信历史并无必然可言,但史论却似未谈多元的历史路径可能,而强调激进的不可避免;虽自称“坚持渐进本位”,早年厌恶“躁进”的康有为,但书中仍特别推崇戊戌时最激进的谭嗣同,自认如回戊戌年间必投身革命,大概因其议论注目于人更多于政见,故分“好的激进”与“坏的激进”?
  • 野原新之助
    01-22
    青年学者中,我最喜欢也最佩服的是羽戈,不仅仅因为他读书扎实、说理温和,还在于他有一种一以贯之的品性。他推崇“了解之同情”,因此治史处处如此。今人评价戊戌变法之失败,往往责之“亡于激进”;但羽戈指出,晚清笼罩在亡国灭种的阴影之下,“其痛苦与纠结,那些不曾在亡国灭种的历史阴影之下彷徨、奔逃的后人,如何能够体味?”这也正合他常说的“不以大义责人”。本书主要以康有为、谭嗣同为切入点,分析他们在改革与革命、激进与渐进之间的心理路径,同时论及梁启超、唐才常、袁世凯、慈禧、光绪等人,没有新材料,但有新观点,非常精彩。戊戌变法走的是一条死路,改革与利益既得者过于暧昧,本身是走不通的;况且改革还以一种狂飙激进、类似于革命的方法进行,更难持久。羽戈的一个有现实关怀的作者,其深意应该还在当下。
  • 个人走舞王路线
    01-09
    作者对谭嗣同的钦佩溢于言表。慈禧不是守旧派这个在今天已经不是秘密。变法派分为渐进派和激进派、改革与革命纠结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今日看待袁世凯“告密”应持怎样的态度……严肃的历史书,还是不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