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学方法与实践

史前考古学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史前考古学方法与实践》以作者近十余年的考古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考古学方法”、“玉器研究”以及“墓葬研究”三个方面,分门别类的对诸如考古类型学、良渚文化玉器以及大汶口墓地等考古学重要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书中收集、整理了作者数年来提交的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其研究成果对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也有所助益。

黄建秋,1962年生。1984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2000年留学日本九州大学,获比较社会文化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任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前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及文化人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专业报告和论文50余篇。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史前考古学方法与实践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2986.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单个一
    09-06
    类型学的研究可和秦小丽的部分文章对比阅读,另外阿段也有解析陶器文章可做对比。玉器和磨制石器的研究中规中矩,但是在国内新石器的相关专题研究中确实是不可忽略的文章。墓葬研究沿着分类之后划分社会等级以描述社会结构的路子。整体来说磨制石器和类型学的分析最值得一读。
  • Redundantancy
    01-01
    从此处回望大学前三年只恨读书太少,本来是想打4星(3星半)但是1星太多就打了个5星平衡一下XD黄桑的逻辑很清楚:以日本式的类型学工作为基础,建立比地层学框架更细的类型学,排列得出一定演化规律,再考察其地域分布和分期,进而通过实验考古和民族学材料等中层理论的实践,将器物类型学上升为技术类型学,再据此“透物见人”,主要达到分层讨论和功能分析的目的。但是具体实践效果未必都很好,玉器分类上有点困惑,好川那篇分类不太前后对应,花厅那篇把不能分类的墓葬强行纳入讨论有点败笔。其实黄桑文字真正的贡献不在于什么文化人类学(对涵化、濡化和惯习的使用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而是他自己在后记说的,试图建立起细致的类型学框架,以及中程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一些尝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