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国
- 书名:制造中国
- 作者: 葛凯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27
- 评分:
- ISBN:9787301112670
“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这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国货运动中的醒目标语之一。这场运动通过灌输中国是有着自己“国货”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寻求把消费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这场运动影响了中国初萌的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衣服到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时尚、从博物馆到百货商店、从产品展览到广告,莫不如此。同时,反帝抵制外货运动、国耻纪念、国货展览会、对不忠实的消费者的诋毁以及中国工业部门的提倡,都强化了民族主义消费,并传布了这样的信息——爱国的中国人使用中国工人在中国人拥有并管理的工厂用中国原料制造的产品。
在《制造中国》中,葛凯(Karl Gerth)认为,影响近代(modern)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先后在中国滋长。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把每件商品贴上“中国的”或“外国的” 标签,消费文化变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实践的场所。《制造中国》以中文、日文和英语的档案,杂志、报纸和书籍为文献基础,第一次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并为洞悉所有近代国家中的类似联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参考。
葛凯(Karl Gerth):
2000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史。现为英国牛津大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制造中国》英文版列入“哈佛东亚专论”,200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与中国的情缘始自1986年,当时他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中文。此后他几乎每年都到访中国,或游学或研究。其间为研究民国史,他在台湾生活了三年。此外,为完成博士论文,他还到日本东京大学专门学习、研究了两年的中国近现代史。
目前葛凯教授正在写作两本有关中国的专著:其一集中考察消费文化在20世纪中国的变迁;其二则以1950年代为关注焦点,一方面考察中国的城市市场文化在这一阶段是如何被摧毁的,另一方面揭示这一阶段的国际冷战如何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 上一篇: 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
- 下一篇: 电视节目导播
-
Sarcophagus03-03国族认同,性别形象,日常生活,空间展示,媒体符号,城市文化,消费主义,反正思想史之外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感觉并不输给伯克《制造路易十四》,虽然取材面向不太一样。第三部分更有特点。由于不限个案,略显结论先行,史料随手拈来。翻译有些小硬伤。期待对于文革后数次类似浪潮的研究
-
Tacher05-17作者通过观察20世纪初国货运动,讨论了民族主义如何塑造近代中国的消费文化。本书主要侧重于展现国货运动的广度,如男人形象变易,两次抵制洋货运动,国货展览会兴办,以及国货运动中主体和英雄的塑造——女性和爱国企业家。作为时间跨度数十年的运动,政治力量、经济因素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其中,实质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于主权受限制而在民族主义口号下、以国货运动为平台的动员,以及消费文化的尝试重建,成败与否认定则取决于评判标准。本书在深度上较为有限,很难看到运动对于近代工业所起的作用几何。数据和统计常被运动号召人用以描绘中国经济所受入侵和人民民族消费意识的薄弱,但是书中表格仅有一张。对于此类研究,还要考虑的是,话语和图像的解读权究竟在时人还是研究者手中,书中常能感到作者为读者解答种种意义,但当事人的反应却鲜有体现。
-
Deetz07-28好看!在社会学看来可能欠理论化,其实只是作者没明说罢了。有些部分要是再翔实一点就好了。
-
2024-06-163
-
2024-06-165
-
2024-06-1613
-
2024-06-164
-
2024-06-166
-
2024-06-168
-
2024-06-1630
-
2024-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