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内容简介:

情緒科學的思想革命之作!

國際重量級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代表作

了解情緒,就是了解我們自己

情緒並非自發產生,而是由你的大腦建構出來的文化類別

根據傳統情緒觀點,情緒是自發的,所以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情緒在身體或大腦中是固定線路,由大腦的固定部位決定,比如傳統情緒觀點就認為杏仁核掌管恐懼,缺乏杏仁核就無法習得恐懼。本書所提出的情緒建構理論,就以各種實驗數據和科學證據來顛覆傳統情緒觀點。

本書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曾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和2019年古根漢研究學者獎(每年全球僅二人次),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她在本書中以實驗室的縝密研究數據,佐以諸多其他科學的研究證據,說明大腦如何構建我們的情緒,情緒實際上並非生來就有,也非普世共通,而是你所身處的社會共識、文化與教養下的產物。情緒建構論,是一個能徹底改變心理學、醫療保健、法律體系以及我們對人類心靈理解的情緒新理論,本書更是情緒科學的典範轉移之作。

巴瑞特博士在本書中以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大腦如何建構情緒,更提出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實際上只是大腦建構的文化類別和概念,就好比,杯子蛋糕和瑪芬,因為食用時機不同,早餐吃的叫瑪芬,點心時間吃的叫杯子蛋糕。以情緒來說,你感到胃糾成一團,如果你現在是在醫院等檢查報告,你可能會把胃痛當成是「焦慮」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你目前是在餐桌前,可能你就會把胃痛當成「肚子餓」的生理現象;或者,你原本覺得某個人並非你可以交往的對象,但今天跟他碰面時,你卻突然感到心跳加速、面頰泛紅,你不禁懷疑,難道原本對這個人的認知錯了嗎?晚上卻發現自己得了流感!(這是巴瑞特博士的親身經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你還能說「情緒是自發、與生俱來」的嗎?

巴瑞特博士更以情緒建構論為基礎,提供可以掌控自己情緒的方法。因為你的身體和你的心智深深地相互連結,你的內感驅動你的行為,你的文化又串連你的大腦。所以事實上,掌控情緒的最基本功夫,就是保持身體預算的良好狀態。因此,健康的食物、規律的運動和睡眠,是身體預算平衡與情緒生活健康的先決條件,她據此建議了提升身體健康以及情商健康的方法。提升身體預算能力的方法,包括能提升與人接觸的按摩、慢呼吸的瑜珈、布置綠色的安靜環境、引人入勝的小說……甚至定期跟朋友聚餐,並且輪流請客,都有益於身體健康。至於提高情商的方法,重點則在於增加情緒粒度和概念,更有效地預測和分類你的感覺,這樣更能依照環境制訂你的行為;根據神經科學,學習新語詞也能提高情緒健康……。

巴瑞特博士的情緒建構理論正在推動對思想和大腦的更深層次理解。《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不僅揭露了情緒、思維和大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更以許多實例闡明有趣的實際應用。


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APS)主席、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系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TED演講者,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與麻塞諸塞州總醫院聘任,負責精神病學與放射學相關研究。曾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2019年獲得古根漢基金會研究學者獎(Guggenheim Fellowship)。現定居於波士頓。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6117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RickyZhang
    10-25
    完全颠覆传统的观点和理解,值得一看
  • Y君i
    07-16
    糟糕的阅读体验,行文拖沓冗长。一方面我觉得新理论值得了解,另一方面又感觉行文论述说服力不足,对作者的专业能力有所怀疑。作者驳斥的是自达尔文而来形成的传统情绪观点:情绪与生俱来,是演化、天择的结果,外在的事件触发内在的情绪反应。反对三重脑理论,如情绪与理性分属不同的大脑专区,布洛卡区是语言专区,杏仁核掌管恐惧与愤怒,前额叶皮质与认知有关等。取而代之提出情绪建构理论:大脑中并不存在情绪专区,情绪也不是被触发的,而是被建构,大脑利用概念赋予感觉意义,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世界原本的模样,但其实,你看到的是你大脑建构的世界。(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看待同一件事,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这个新理论,倒是和YJango的学习观挺像的,是否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也有点相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