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圆舞曲

皇帝圆舞曲
内容简介:
本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历史细节被呈现出来。书中,哈布斯堡大君主国超越民族与人性狭隘的高贵理想,维也纳优雅懒散的风气,上流社会耽于享乐而绝望的情绪;普鲁士帝国崛起于铁与血却成为遗响的黯然命运;罗曼诺夫王朝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的彷徨;以及诸多政治人物在十九世纪的最后谢幕,距离今天的我们虽然遥远,却犹如天鹅绝响,具有激荡心灵的冲击力。阅读本书,我们未必能得到关于人生与世界的具体答案与知识,却仿佛经历了一次异常充实的古典之旅,体会当今社会早已消逝的理想与文明。
作者简介:
高林,曾用笔名高凌、克罗采和春天。青年学者,拥有五只猫和一个公众号“青年维也纳”(young Vienna)。近年在《经济观察报》、《南风窗》、《国家人文历史”、“大象公会”等媒体发表论文、随笔、书评数十篇,获颁2017年《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书评人奖。
下载地址:
下载皇帝圆舞曲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641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WooBaby
    04-23
    这半年没有完成一战的任务,却看了很多一战前的世界。很多人都以为世界尽在掌握、镀金时代永远继续,但是那一分钟的生活转眼就落幕了。
  • man of blind
    03-11
    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到1913一战前的欧洲君王史 一首皇帝的圆舞曲。感觉更多偏向于帝王,伟人史,对于浪漫主义的理解,很有意思。(大概是为了科普,所以语言很亲民 或多或少,也使历史更有故事的赶脚了)那些番外,附录很有趣(对德皇的威廉二世 俄皇尼古拉二世的推理很有意思 )无奈鄙人对欧洲近代的皇朝史,帝王史了解不多,感觉还是有一些距离的。(对于很多出现的人名,无法有清晰的记忆 可能是欧洲近代史的王朝谱系 政治关系没有搞清楚。原以为会更多关注奥地利作家约瑟夫 罗特或茨威格的故事,作者更偏向于德国的一个医生——施尼茨勒的故事和法国的一个作家——普鲁斯特)
  • 陈毓秀
    11-30
    作者刚开始可能只是想写一些吸引眼球的时髦文章,但随着他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倾注自己对历史的一腔心血,原本轻浮的文字不知不觉中让位于严肃认真的反思、同情和理解,最后结集成了一本值得一读的作品。
最新书摘: 更多
  • 海蓝仁
    2019-06-30
    上层阶级里的很多人基于「科学」的真理而充满乐观情绪,扬·戈特利布·布洛赫这位热心和平事业的商人,在1898年出版了他的《未来的战争》,他在书中指出,随着军队规模扩大和武器杀伤力的提高,现代战争的破坏力以及现代战争的财政负担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为任何国家的政府所接受。虽然军备竞赛在继续,但战争正在远离人类社会。
  • 如水圆清
    2021-08-04
    约瑟夫二世是一个启蒙时期的君主,启蒙时期和君主这两个元素同等重要。他喜欢人民,但因为他从出生起就高高在上,虽然他经常用“法尔肯施泰因伯爵”的化名周游君主国各地,进而了解帝国的山山水水,也了解帝国的政府机构,知道它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但他不了解他的人民,也不理解哈布斯堡君主国本身。哈布斯堡君主国是聚集在哈布斯堡王朝手中的一系列领地、邦国的集合。虽然这些领地通过《国事诏书》被统一在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世袭统治之下,虽然哈布斯堡王朝在几百年间不断努力,已经成功地把它在西部的世袭各领地掌握的权力趋于统一,并置于维也纳的皇帝官廷机构的权力之下。但是在波希米亚王国、匈牙利,哈布斯堡王朝拥有的是这两个王国的君权,而君权是要受到这两个王国等级会议或国会制约的,同时还受到这两个王国的贵族的制约。哈布斯堡王朝的理想当然是试图把所有领地的管理、法律统一起来,但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他们在波希米亚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因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波希米亚一度被占领,所以当皇家军队收复波希米亚的时候,波希米亚被进一步地置于维也纳政府的统治之下。但是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匈牙利贵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布拉格已经沦陷、维也纳危在旦夕的黑暗时刻,是匈牙利贵族面对一个年轻的女王和婴儿王子所展现出的骑士精神,拯救了哈布斯堡王朝,所以整个有生之年,玛利亚·特蕾莎对匈牙利都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尊重匈牙利王国的议会,特别是其中的贵族特权。匈牙利贵族主要是地主,因此,玛利亚・特雷莎在扩大自己王权的同时往往会照顾匈牙利贵族的利益,视他们为同盟者。在这些改革中,维也纳政府把匈牙利和其他领地用海关线分开,对匈牙利出口到君主国其他地方的农产品免税,对君主国其他地方出口到匈牙利的工业品也免税,但对输入大君主国的外国产品征收高关税。这种政策对匈牙利下层人民不利,但对贵族和君主国有利。这是一个无法战胜匈牙利贵族的王室的狡猾而不公正的...
  • ✨Lachesis
    2021-12-16
    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普鲁斯特过着双重生活:昼间上流社会的社交明星普鲁斯特先生的享乐生活,以及夜间疯狂写作的哮喘病患者马塞尔先生的修道士般的生活。为了过昼间的普鲁斯特生活,他服用兴奋剂;为了把夜间的小马塞尔哄上床,他又服用镇静剂。他接受了自己形象上的二重性,并像一个好演员一样投入其间。在哮喘病发作的日里,普鲁斯特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只能在尘埃落定的午夜时分出门;在战争时期,他忠实的女仆每天晚上等着她的马塞尔先生回来,在清晨看着他入睡,然后在下午用咖啡静候着他醒来。那个会不厌其烦地讲述各种社会八卦,却从不让女仆坐下听的马塞尔先生,是夜间的普鲁斯特,那是在交谈中思考的作家,在讲述中记忆的普鲁斯特。 而在那些能出门的日子里,白昼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普鲁斯特先生是殷勤的、愉快的,喜欢把任何人,包括在报上猛烈抨击他作品的人都往丽兹饭店请。他会给贵家的管家送大笔小费换取小道消息,在丽饭店付200%的小费,吃得却并不多。他以每月60法郎的价格订了歌剧院的电话直播服务,然后对人说:“我听到的田园交响曲和多芬听到的一样,全没有声音。”他害怕老鼠胜过害怕来炸的德国飞机。普鲁斯特的作品是孕育出来的,普鲁斯特自己也持这种看法,基于这种看法,他否定了文学才能的价值。记忆是最关键的,或者说记忆被唤醒的瞬间是最关键的,记忆被唤醒的瞬间就是灵光闪现的瞬间。按照这个逻辑,可以说:普鲁斯特相信所有人都具备成为他的可能,文学的才能被林杀了。但是,本着这个逻辑,我们也可以说:执着于记忆,感受到记忆被唤醒,并耐心地沉浸其中,然后优雅地加以表现,就是普鲁斯特的文学天才之所在。普鲁斯特的作品,并不是哮喘病人在床上无穷无尽的回想,也不是纠缠于往事的病人的梦魂经过对同性恋的回避而改头换面的产物。普鲁斯特之憎恨传记法,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昼间的普鲁斯特和夜间的小马塞尔哪个才是真实的?社交界之花的普鲁斯特先生和作家普鲁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