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乐观的希望
- 书名:无所乐观的希望
-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09
- 评分:
- ISBN:9787532183586
内容简介:
伊格尔顿这《无所乐观的希望》中,关于希望的讨论始于坚决拒绝乐观在人生历程中的作用。伊格尔顿探究这个熟悉却难以捉摸的词的含义:这是一种情感吗?它与欲望有何不同?它会迷恋未来吗?最后,伊格尔顿提出了悲剧性希望的新概念,其中这种旧的美德代表着即使在遭受毁灭性损失之后仍然保持的力量。
在广泛的讨论中,他考察包括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绝望的克尔凯郭尔,阿奎那,维特根斯坦,圣奥古斯丁,康德,本雅明的历史理论。《无所乐观的希望》充满了伊格尔顿独特的智慧和不与时代苟同的清醒意识。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钟远征,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38897.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扭腰客04-17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一样,都是极端主义的一种病态展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是职场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或是思想交锋中的对垒思辨,都会外强中干,不攻自破。
-
-01-31于浩歌狂热之中际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向花尋10-30這次,伊格爾頓將討論的重點轉向精神與物質、快樂與痛苦、生命與死亡⋯⋯大數據說了不算,理論的成長,必須要投放到實踐中進行拋光打臘。上帝之所以死,那是因為真理稀缺。幻滅如同希望,全是血淋淋的付出。殺戮過後,再珍稀的物種,皆淪為家奴。
最新书摘:
更多
-
Lazaruss2024-04-09乐观主义者往往相信进步。但即便世事真能改良,在客观主义者看来是至少现阶段还有可以期望的东西。就此而言,乐观主义不像十八世纪所谓的最优主义(optimalism)一莱布尼茨式的信条,认为我们居于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一那样执拗于希望。乐观主义并不如最优主义那般乐观。在最优主义者看来,我们已享有宇宙间最好的和谐;相比之下,乐观主义者或会承认现实的缺憾,并寄望于更光明的未来。问题在于,完美世界已然达成,还是我们正在奔赴的目标。无论如何不难看出,最优主义为何能够作为道德惰性的托辞,因为后者如此一来就可以廉价兜售自己的主张:世界无法被改良。最优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一样丧失了希望,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希望。既然他们看不出变革的必要,就可能发现自己成了那些保守派们的同党。对后者而言,变革是可哀可叹的,抑或我们的处境已过于堕落,容不得变革了。亨利·詹姆斯评论道:“虽然保守主义者并不必然是乐观主义者,但我认为,乐观主义者极可能是保守主义者。乐观主义者是保守主义者,因为他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念源于他们相信现实当下根本上是安稳可靠的。确切说来,乐观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如果说政府一般不鼓动公民,让他们相信某种可怕的末世灾变已迫在眉睫,那部分是因为,对一个眼明心亮的公民而言,疏远政治也会是一种选择。相比之下,深暗的绝望则可成就激进的立场。只有当你发现自身处境攸关性命之时,才意识到变革的必要不满能够激励变革,乐天派却多半会想出全然表面的解决方案处境最严峻的时候,最需要真正的希望,乐观主义却一般不愿承认这般极端的状况。不得已的希望并非人们所愿,因为如此的不得已正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已然发生的征象。譬如,在希伯来经典中,希望就有一种幽暗的潜台词,意含着对邪恶的明咒。倘若人们希求德行,那是缘于世间有指不胜屈的恶人。
-
Lazaruss2024-04-09相比于自由主义者和种会改良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对人类当前的处境更为悲观,但对其未来的前景又更满怀希望。对二者而言,这两种态度都是一体之两面。人们相信未来,恰是因为要想方设法去面对不堪至极的现实。我们将看到,这是一种悲剧式的观黑和活泼开朗的进步分子以及一脸沉郁的耶利米们(Jeremia都毫不相干。
猜你喜欢:
-
2024-06-202
-
2024-06-201
-
2024-06-202
-
2024-06-202
-
2024-06-201
-
2024-06-201
-
2024-06-201
-
2024-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