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

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
内容简介:

近代文艺批评之父圣勃夫绘制的法国文坛数百年经典作家肖像

法语翻译界元老范希衡先生艰难岁月呕心沥血完成的不朽译作

1961年中宣部筹划的“三套丛书”入选项目

时隔55年首次问世

著名法语翻译家许钧教授作序 深情推荐

谨以《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纪念范希衡先生诞辰110周年

————————分界线

圣勃夫(Charles Augustin Sainte.Beuve,1804—1869)是法国19世纪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他写下了卷帙浩繁的批评著作,首创肖像与传记的批评方法,使文学批评摆脱了法国古典主义批评的规则和体裁的束缚,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是1961年中宣部提出并筹划的“三套丛书”中《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中的一部。范希衡先生是著名法语翻译家,具有深厚广博的法国文学艺术和历史哲学的素养及国学功底,因此在1960年代极左的思潮下,编委会冒着政治风险(当时范希衡先生蒙冤入狱),经多方努力,促成其担任《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的翻译。范先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搜寻圣勃夫的文学批评原书,精选其中的文学批评作品,比如评论龙沙、高乃依、拉封丹、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司汤达、福楼拜等法国名家的作品,翻译成集,留下这部约120万字的译稿。这部翻译巨著可谓翻译界的沧海遗珠,是学界和众多读者期待已久的。

————————————分界线

范希衡老师,那时用名范任,在南京大学教了我们四年。我清晰记得他上课认真的情景,以及在大礼堂前最后与他目光交叉的一幕。

时隔半个多世纪,白云苍狗,所幸范老师的遗稿《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最终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文化教育界的一件大事。

圣勃夫年轻时经过科学训练,又写诗歌小说,与雨果、维尼、缪塞、大仲马俱有密切来往,一生不曾脱离笔耕与教书生涯。他的名言是:“要研究文学,必先研究人,要研究人,必先研究他的幼年。”他评论古人,更着重当代人,从而获“近代文艺批评之父”的美誉。这样一位作家的传世大作,由范老师执笔翻译,也可以说幸好当时出版家别具慧眼。

读过范老师译作的人,无论从文本、注释、评议来看,都惊叹在那如此缺乏参考书的年代,对常人不查阅无从下手的内容竟那么熟悉。尤其他那摇曳多姿的文笔,既不漏失原作的精髓,又符合圣勃夫时代法语的典雅,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马振骋(法语翻译家)


关于作者

夏尔•奥古斯丁•圣勃夫(Charles A. Sainte-Beuve,1804—1869),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首创肖像与传记的批评方法,被誉为“近代文艺批评之父”。

关于译者

范希衡(1906—1971),著名翻译家,学者。1929年获庚子赔款资助赴比利时鲁文大学,攻法国文学、比较文学、历史语法、比较语法,获得双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北平中法大学、上海震旦大学、南京大学教授。代表译著有《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布封文钞》《忏悔录》《诗的艺术》《法国近代名家诗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62937.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Bonbon和猫
    03-13
    这本书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研二时在出版社实习,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编校这本书,大概花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进行一校,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修改译名上。因为初稿是从范希衡先生的手稿打成铅字的,手稿有不少地方不太容易辨认,而打字工人又不懂法语,出了很多错误。后来我实习结束后,又由其他编辑做了大量的后续工作,最终才得以面世,真的非常不容易……这本书的出版,是对那段时光的纪念,也可以说是对我多年的法国文学学习的一个总结了。
  • (。-`ω´-)
    09-13
    以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消化不了十九世纪的文学盛况,批评的艺术就如浮华世界中的黑暗,让人好奇,但烧脑子
  • 赵松
    07-25
    圣勃夫在十九世纪的名气与影响力,还真不是随便得来的,随便看此书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明白了。当然也由此明白了,后来的普鲁斯特为什么非要专门来批驳圣勃夫的文学观,因为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导致他那些并不正确的以及已然陈腐过时的观点也仍然作为常识被继续广泛地接受和传播着。平心而论,圣勃夫也确实是笔力强悍,而不只有超级的自负,确实是起笔就能飞沙走石啊……另外,这本书装帧设计做得也很精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