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鬼
- 书名:早期中国的鬼
- 作者: 蒲慕州
- 格式:AZW3,EPUB,MOBI
- 时间:2024-07-08
- 评分:
- ISBN:9787513352109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
★编辑推荐
◎鬼作为人性的另一面,补充了生者的世界;对鬼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历史特性和洞察人性幽微提供一个特殊的窗口。
◎作者蒲慕州,是少数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树的学者;《早期中国的鬼》亦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蒲慕州将之前自己关于鬼的诸多研究成果融入一书,内容上化繁为简,叙述上简约流畅,更适合大众阅读。
------------------------------------------------
★媒体评价
蒲慕州在处理史料方面的卓越能力使得这《早期中国的鬼》不仅非常有启发性,而且读起来也轻松愉悦。
——《宗教研究评论》
作者简介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少数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树的学者,其中文著作主要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法老的国度》《历史与宗教之间》等;英文著作主要有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5)、In Search of Personal Welfare: A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8)、Enemies of Civilization: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ers in Ancient M...
- 上一篇: 唐可儿奇遇记:糖块山
- 下一篇: 人类性幻想
-
伟大的乌鸦大人04-03前八九十页看得人昏昏欲睡,几度吐槽只有生材料堆叠,sorry我不吃生。但开始论证佛教和道教如何借用在地的鬼的观念来进行融入与推销后就变得很好看了。甚至之前让人昏昏欲睡的部分也连起来了———《日书》没被烧证明属于民生工具书,证明鬼与驱鬼观念的日常化及日常化之早,于是才有后面的鬼怪观念作为更早的以存在的民间信仰…而且本文有不少比较精致的小论证。但是好多故事只引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不去找更原始文献是不是稍微有点…懒
-
纳西小伙05-132024.5.12 EVGR D Huddle上午自习中读过。蒲慕州对于从先秦到两汉中国对于鬼的概念理解、文学描写和宗教实践做了全景式描绘。鬼作为社会建构之实体,可以成为早期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宇宙论和生存论问题反思的形象化媒介,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意愿、幻想和社会心理的投射反映,甚至可以视为社会史和创伤记忆的形象化再现(鬼军作为瘟疫和战乱之再现),亦能作为体系化宗教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时的重要依托(驱鬼作为社会性实践将抽象宗教信仰和信众日常生活,将超凡脱俗的神圣技术持有者和供养僧侣等职业人员的普罗大众,乃至不同信仰思想脉络间都有效地建立起连接)。从对鬼的供养和互动走向佛道教兴起后对鬼怪的消灭与邪恶化,似乎可以挖掘出贯穿中国思想和文学史的“鬼怪史”。
-
和菜头05-19一本有趣的学术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哈哈哈哈哈,没有一个是确凿无疑的结论,只有许许多多的推论。
-
Bekov2023-05-26佛教和道教对鬼起源的理解不同,也是区分它们所采取不同传教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佛教利用地狱中受苦的鬼的这个观念来鼓励人们依从正道,过正直的生活,以免堕入这种悲惨境地。另一方面,道教运用报复的鬼的这个观念来说服人们在驱除鬼时服从道士的带领。在劝说的过程中,两者都不得不对现存流行的鬼观念做出一些妥协。正是借着容许鬼存在的在地观念——无论是透过将各种灵体和恶魔翻译为“鬼”,或是透过与在地的宗教信仰发生对话一一佛教才得以将前佛教时期的中国鬼吸收到它的系统中,这个系统才因此可以被视为“中国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和道教的重叠之处即在于向在地的鬼观念妥协,这一重叠将成为佛教与道教共享的立场,也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imagine2023-07-02由精英撰写和收集的鬼故事,以在社会中流传的鬼与灵观念为基础,表达甚至重塑了鬼的形象。这种经过改造的鬼的形象,随后通过阅读和复述重新向大众传播开来,且不限于文学精英,也在老百姓中传播。通过这个过程,形成了一种鬼文化。随着这种鬼文化的出现,一个生人与死者可以相互交流的世界出现了。阳间所欠缺的诚实、正义、不加掩饰的爱,可以在志怪所描绘的鬼世界中找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构建出来的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避难所,就像“清谈”的世界一样。在那里,陷入困境的文人墨客得以找到庇护。
-
凌闲之2023-06-13此外,他反对鬼存在的论证方法是基于一种逻辑,即检验所谓的鬼事件的普遍适用性。如果个别情况不能在逻辑上适用于一般情况,则它不可信。如果鬼报仇是因为他没有被适当地埋葬而出现,那么那些没有被安葬的人按道理应该都变成寻仇的鬼,骚扰整个世界。然而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伯有的鬼因为冤死而出现,那么所有被刺杀的统治者应该都变成鬼来报仇,但他们没有。
-
2024-07-226
-
2024-07-225
-
2024-07-226
-
2024-07-223
-
2024-07-223
-
2024-07-223
-
2024-07-221
-
2024-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