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声音
内容简介:

《声音》勾勒出一个名为“纯声学”的新学科的轮廓。声音因此不再是知觉失谐或“黑暗大陆”的象征,而是应倾听技术及其命名之需而成为建构中的文化客体。作者旁征博引,用各国历代诗人的诗句带来了美妙绝伦的例证。

《声音》通过梳理有关声音领域不同学科如音乐、声学等的研究现状,邀请我们探索日常 生活领域以及文学、音乐与电影领域的声音现象。此外,还总结了伴随电话与留声机的出现,声音内涵所经历的历史性嬗变,最后批判性地反思了理论之于狂飙突进的实践领域的滞后。

米歇尔•希翁以貌似平凡的“声音”一词命名《声音》,实际上《声音》荟萃了各种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在这个简洁而又富于迷惑性的书名下,所有文字都是为了强调与呈示声音物体的复杂性。

——吉尔•格尼(Gilles Gony),载《远望镜》(Téléscope)杂志

声音,是外部世界贯穿我们生命时间的唯一元素。其他诸种都在沉睡时刻中断。声音,永不休止,无所不在。“万籁俱寂”,不过是声音所勾勒的图画。绝对的无声,不仅人为,而且暴力,足以令人疯狂。然而,关于声音,我们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而且鲜有别致而深入的研究。法国学者米歇尔•希翁著作之中文版的出版将成为一次开启。不是美国学术的“规范”,而是法国思想的诗情和哲理。艾弓晓畅的译文为我们拉开了遮挡声音之谜的帷幕。

——戴锦华


作者简介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客座教授,也是创作实践者(电影艺术家,“音乐研究小组”作曲家)以及学者、教师、作家。他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电影图书奖,并因创作的视听作品而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

译者简介

张艾弓,巴黎第八(梵森)大学电影系美学、艺术科学与技术学科电影暨视听艺术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声音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9537.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皆大欢喜
    01-06
    能把人们司空见惯的“声音”分析成这样,还真是搞学术的人才能做得出来的事情哈哈哈
  • 上山打恼虎
    12-11
    很有趣也是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声音是“超倾听”的。仅从物理学上研究声学,会产生混乱,因为声音的性质总是与人类的知觉相关(荒无人烟的森林深处一棵树的倒下,有没有声音?),与文化和心理层面相关。声音的物化研究如此困难的一个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声波认知事物形态的能力不断退化,原本与触觉、平衡、定向功能有关的器官,成了只接受空气振动的耳朵,鱼类的预触觉丧失了——所以,声音能告知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声音要么就与视觉联姻(电影),要么就成为信息的获取源(语言),要么就成为各种各样的幻想飞走:声音的模糊,正是它诗意的地方。(非常非常非常难啃的法国式学术,今天总算读完了:)
  • redhousepainter
    04-17
    估计译者翻到最后要疯掉了,很多简单的常识和道理非要用极其文艺极其学术九九八十一弯写出来。不过正如妖大所说,西部往事分析的很精彩,
猜你喜欢: